2025年1月16日晚,飞科电器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:预计归母净利4.64亿元,同比减少5.55亿元,下降约54.45%。扣非净利预计3.65亿元,同比下降58.81%。
消息一出引发较强关注。2024年前三季,公司营收33.21亿元、归母净利4.65亿元,分别同比下滑16.85%、43.82%。由此算来,四季度净利预计出现了小幅亏损。自2016年上交所上市以来,这是十分罕见的。从年度看,仅2019、2020年净利出现过同比下滑,降幅分别为18.83%、6.93%。对比2024年预降幅度之大,堪称最“糟”表现。
受此消息影响,1月17日,飞科电器股价一度触及跌停,收盘下跌4.97%收于38.45元。截至2月6日报收35.31元,距1月16日的40.46元累跌约12%,距2024年12月25日的47.91元累缩超24%。
梳理其品牌成长史,最早靠研发起家。20世纪90年代,掌舵人李丐腾拿出十万积蓄创立了飞科品牌,1999年带领团队自主研制出国产第一款双头旋转式剃须刀。之后又斥巨资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,很快“飞科剃须刀”风靡大江南北。
2007年,为进一步做大做强,李丐腾一举并购5家同行企业,被视中国剃须刀业的首次大规模资源整合。2009年至2012年,飞科剃须刀连续4年同种类型的产品市场销售量第一,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。2016年飞科电器摘得“个护电器第一股”,与飞利浦呈现双龙头格局。
相较飞利浦,飞科发展初期主打性价比优势,在中低端市场撕开一条缺口。随着知名度提升,2018年李丐腾以“研发创新”、“品牌运营”为抓手,推动飞科高端化转型。企业业绩在2022年迎来爆发,年营收净利46.27亿元、8.23亿元,同比增长15.53%、28.45%。2023年营收50.6亿元,同比上涨9.35%;归母净利10.2亿元,同比上涨23.9%,取得上市以来最好业绩。
也基于此,2024年没能再接再励就让外界难接受了。一季度、上半年、前三季营利连续下滑,直到四季度预亏,业绩下坠之快堪称大变脸。
对此,公司解释称“处于双品牌结构战略调整的市场衔接过渡期以及消费环境变化影响,导致公司经营承压较大。”此外,报告期内收到的政府补助相比去年有较大金额减少。
客观而言,为提振业绩,飞科不缺努力。以2024年前三季为例,销售费用同比增加3.81%至11.64亿元,占当期营收比达35%。其中第三季销售费用率36.23%,同比增加5.4%。
另一厢,前三季毛利率56%,同比下降1.28%。净利率13.99%,同比下降6.72%。后者降幅大于前者,说明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在减弱,高额费用支出吞噬了盈利能力。
而研发费投入出现压缩。前三季仅为6217万元,同比下降19.76%,占当期营收比仅1.87%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前工信部原部长苗圩曾建议,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,要逐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。“十五五”期间规上工业公司研发投入应占出售的收益的比例达到2%以上,国有企业、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应高于所在行业平均水平。
面对随之汹涌而来的创新升级潮,飞科电器研发投入强度不升反降,如何支撑起中高端的品牌定位、防止业绩继续硬着陆是一个灵魂考题。
看看一线反馈声,不算多苛求。截至2025年2月6日,黑猫平台上飞科品牌相关投诉累计235条。主要涉及产品质量、产品服务等。
如2024年12月1日,平台过审投诉编号显示,一消费者表示,自己于2023年11月购买的飞科吹风机,产品保修期内出现损坏,公司却不给维修售后服务。
如2025年1月22日,平台过审投诉编号显示,一消费者表示,自己在得物平台购买飞科电动牙刷套盒,保修为两年,因产品质量损坏联系得物平台与飞科店铺客服,均没办法得到解决。
再如平台过审投诉编号显示,一消费者表示,自己于2024年7月,购买了飞科剃须刀产品,收到货里面的赠品是坏的,消费者联系商家没有人解决,使用之后出现剃须刀刮出血和异响等问题,联系售后同样遇到拒绝维修问题。
消费者千人千面,人人满意并不现实。但也别忘了,产品体验消费口碑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根基。尤其作为剃须刀头部品牌,若产品质量服务得不到有效保障,品牌高端化也将是无根之萍。
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,市场白刃竞争,用户从不缺选择。2024年以来飞科业绩快速下滑,表面看是受战略调整衔接过渡、消费环境变化影响,更深则或与自身高端转型底盘不够扎实,质量服务存短板有关。如何高效查漏补缺,决定了渡劫难度、否极泰来的胜算。
的确,不变不行了。近年来,随着健康消费升级、个人护理市场容量稳步扩张,小米等科技巨头下场也让竞争愈发激烈,倒逼飞科电器通过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来探索新增长机遇。
通过多年蓄力,飞科已形成了个护电器、生活电器、以及别的产品的多元营收结构。其中,个护电器最重要的包含电动剃须刀、电吹风、电动牙刷、冲牙器、电动理发器等产品;生活电器最重要的包含电熨斗、挂烫机、加湿器、智能健康秤、毛球修剪器等产品。
不过,电动剃须刀仍是绝对主力产品。以2024上半年为例,该产品营收占比达64.82%。电吹风为第二大增长业务,占比17.67%。除此之外,电动牙刷、电动理发器、鼻毛修剪器等占比均不足5%。
具体拆解看,2021年中期,飞科电器电动理发器营收1.47亿元、占比为8.4%。三年时间过去了,2024年中期该品营收1.05亿元,占比4.51%。不升反降,也让电动牙刷取代电器电动理发器,成为第三大业务单品。然而电动牙刷业务也没光鲜多少。2024年中期营收1.06亿,营收占比4.56%。较2023年中期的1.12亿营收虽有小幅提升,可较4.19%的占比却出现了小幅下降。
再看第二大主要营业产品电吹风,近年营收占比稳步提升。不过2023年销量为1523万只,实现盈利收入4.10亿元。2019年则达1794.4万只、6.62亿元。经历了2021年销量大降至1249.81万只,随后两年虽有恢复性增长,可距离2019年高点仍有一段距离。
整体看,飞科多元化转型升级仍在爬坡阶段。漫漫征途想要快速突破较劲期,精准研发、高质量特色创新避无可避。玩味在于,相较不足亿级的研发费,飞科分红颇为慷慨。
据同花顺iFind显示,自2016年上市以来,飞科电器已连续八年分红,累计分红额高达53.58亿元,同期公司累计归母净利为65.65亿元,分红率高达81.61%。
以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例,拟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红利10.02亿元,而当年企业净利为10.2亿元。
诚然,分红是利益共赢、回馈投资者的责任之举。然2024年三季报显示,截至9月30日公司实控人为李丐腾、陈玉凤母子,两人持股比达89.99%。谁是豪横分红的最大收益者不言而喻。
2024年以来,监管层持续加强现金分红引导,上述慷慨举措值得肯定。审视点在于尺度火候的拿捏。短期看,由于飞科电器股权高度集中,持续大比例分红,难免引起掏空上市公司的猜疑。长远观,企业可持续发展,离不开战略前瞻布局。传统主业精进、新业务培育,均少不了真金白银。尤其背负自身转型、市场变阵的双重压力,飞科多些战略投入是否更香呢?
看看资本态度,发问并不算苛求。截至2月6日,飞科电器股价报35.31元/股,较2022年10月的89.2元高点跌幅超一半,最新市值不足154亿元。
高持股比例是一把双刃剑,享受高分红的同时,股价起落对实控人的财富影响随之变大。2017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显示,李丐腾以284.7亿元身价排名第51位,为新晋温商首富。2022年,李丐腾家族在《胡润百富榜》上的财富额跃至305亿元。而《2024胡润百富榜》显示,李丐腾家族财富已缩至155亿元,较2022年几近腰斩。
虽然股价起伏是常态,可看预期下菜碟同样是资本常态。面对全年净利大幅预降、四季度预亏,李丐腾等高管层多些反思深思、短利长益取舍或是必要的。
首先,是产品多元化与差异化。当下,个护电器市场的产品品种类型丰富多样,涵盖清洁、保养、美容等多领域。从业者都在加码多元、以谋求更多成长可能。而想在混战鏖战中突围重点是产品差异化,哪些品牌能借助创新理论推出智能化、个性化的产品,更好满足那群消费的人日渐增长的个性化需求,哪些品牌就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其次,是价格竞争与成本优化。随着消费风向转变,做透性价比质价比已是大趋势。品牌需通过优化生产流程、减少相关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来降低产品价格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
最后,是智能化与数字化。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个人护理用品产业的智能化与数字化。从业者需通过智能设备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方法,来一直在优化产品性能、提升消费体验,满足新兴客群需求。此外,数字化兴起加速了线上线下渠道融合,也给品牌提出更高的灵活性、机动性要求,如何通过智数化增强产销柔性、张力也是避无可避的考题。
总之,无论高端化还是多元化,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从不是一个轻松话题。想成功占领消费者心智,产品的质量、差异化竞争与科学技术创新是必由之路,这是一场马拉松鏖战,时间会奖励那些把钱用在刀刃上、把资源精力用在市场敬畏、自我进化沉淀的从业者身上,反之则容易遭遇反噬、陷入转型困局。
大浪淘沙不进则退。面对业绩股价双压,飞科电器是否该精进打法、换换打法了。
好在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。多年沉淀下,飞科电器实力根基仍在、市场影响力仍较强劲。一些顺应市场的战略培育,也在不断露出利好苗头。
还以2024上半年为例,飞科电器旗下博锐品牌收入5.01亿元,大涨35.9%,销售占比破20%。抢眼的增长势头让市场多了一份新曲线期待。若能持续下去,相信飞科离崭新收获期、转型上岸季并不遥远。
天风证券研报认为,参考24年一季度趋势,预计三季度剃须刀收入增速同比下滑较明显。分品牌看,飞科对“POREE博锐”品牌极致性价比运营模式来优化,更精准对接超高的性价比消费群体,提升博锐品牌市场占有率,收入同比增速预计延续24年一季度,表现好于飞科品牌。
对于未来发展,飞科表示,将继续深化双品牌战略,提升飞科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,同时加大博锐品牌在中低端市场的推广力度,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。产品研制上,持续投入资源,加强智能化、个性化产品研制,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高品质、高科技产品的需求。渠道建设方面,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,拓展新兴渠道,如直播带货、社交电商等。
另一增量抓手是布局国际市场,截至2024年三季度,公司产品畅销欧盟、日本、美国、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。通过参加国际家电展会等方式,企业品牌的国际形象得到一定提升。
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创造”,这是每个行业龙头的一大重任也是一大机遇,飞科同样不例外。总的来看,利好利空交织中,企业正处在一个发展敏感期。2024年净利大幅预滑折射了经营压力,但雷暴过后也代表着可以轻装上阵。是至暗底部还是下坠开始,2025可谓关键一年。
个中分水岭,即在日拱一卒、精准发力。唯有坐透“冷板凳”,把钱花在刀刃上,用差异化品质化黏住市场,才可能在高效查漏补缺中一点点回暖回血,乃至重回巅峰。
棋至中局,驭变者胜、驭势者赢。期待2025,飞科能有全新姿态、全新打法,全新满血归来。